首页 > 新闻动态
命运与共行大道,携手同行向未来——薛剑总领事向关西记者俱乐部宣介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全文)
2024-02-29 13:18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欢迎大家到访总领馆出席今天的演讲会,感谢关西记者俱乐部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今天,我将以“命运与共行大道,携手同行向未来”为题,以去年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和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两场重要会议内容为主线,向各位介绍新时代中国外交,并分享我对新形势下中日关系的看法。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气候变化等新问题接踵而至,人类面临多重挑战。如何做大、分好全球经济“蛋糕”?如何找到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谐共处之道?如何守护我们共同居住的蓝色星球?是时代向人类提出的难题。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直面以上问题,交出了属于自己的答卷。

去年底,中国共产党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和驻外使节工作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答卷。这两场会议对中国外交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全面总结过去十年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新征程对外工作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当前和未来5到1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对外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干货”满满,含金量十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作为两场会议的亲历者,我愿借此机会从过去、当下、未来三个维度向大家介绍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回首过去,守正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一条宝贵经验。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新闻稿中三次提及“守正创新”这个关键词。新时代10年来,中国外交走过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都离不开“守正创新”这一法宝。深入挖掘这四个字的重要意义,是理解此次会议精神、了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对外工作思路的“金钥匙”。

所谓“守正”,守的是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和根本方向。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对外交往中,我们始终秉承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秉持胸怀天下的初心使命,坚持和平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守公平正义的理念信仰,从建国之初即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等理念主张,再到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无不体现出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外交政策。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一如既往走正道、办正事,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所谓“创新”,开创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创新理论和实践。我们汲取天下为公、和而不同等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智慧,对新中国75年来的外交优良传统进行创新性发展。我们创立和发展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彰显了我国外交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创建了以元首外交战略引领的外交新模式,形成了范围广、质量高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全面运筹同各方关系,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搭建了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不仅如此,中国外交在努力实现自身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为国际体系和秩序变革源源不断注入正能量。中方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继提出“三大倡议”,即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指明了人类社会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文明互鉴的正确方向,并率先垂范;针对国强必霸、大国冲突的旧范式,中方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超越对抗、结盟的旧思维,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针对国际秩序中的不公正不合理问题,中方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开启中国引领全球、共享发展的新时代。

立足当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外工作的主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在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大势和演变规律基础上,从世界前途命运的高度,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凝聚了各国人民期盼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年来的丰富实践进行了系统阐述、全面概括,就是: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顶层设计。

进入新时代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中方已经同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古巴、南非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推动在卫生健康、人与自然、网络、外空、海洋等诸多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开展了命运共同体建设。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中国提出的“三大倡议”即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进一步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功实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得到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数十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我们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让世界各国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此广泛理解和支持,是因为它并非服务于一国私利或少数国家集团的利益,而是契合了全人类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这一理念源自中国,但成果和机遇属于全世界。一份份合作文件签署、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落地、一批批援助物资送往世界各地,让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决心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外交矢志不渝的崇高目标和追求。中方已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了中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坚定承诺。我们愿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自身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统一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与各国携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展望未来, 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对未来国际形势作出重要判断,认为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为此,中方提出“两大主张”,将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事业提供更多有利条件,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一是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世界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深刻调整。目前国际社会多数成员,不论大国小国,都主张世界多极化,都认为不能重走阵营对抗、零和博弈的老路,更不能重蹈战争冲突的覆辙。多极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趋势,但对于世界大变局之下多极化进程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各国如何参与和推动,尚未形成共识。

我们认为,世界多极化应当是平等的,就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少数国家垄断国际事务,切实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丛林法则,不能简单移植到人类社会。“实力至上”违背了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不能作为大国欺压小国的借口。每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构成了一个个平等的“极”,少数几个大国无法代表世界的声音。国际事务应该由大家一起商量,世界的前途命运应当由各国共同掌握。

世界多极化还应当是有序的,即要确保多极化进程总体稳定和具有建设性。多极化应成为各国团结、对话、合作的大舞台,而不是分裂、对抗、冲突的角斗场。当然,多极化进程中必然伴随着竞争,但这种竞争应该是良性竞争、公平竞争,就好比运动会的田径赛,大家在各自赛道上你追我赶、越跑越快,而不应是拳击赛,非要彼此打得头破血流,只有一方站到最后。只要各国共同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坚持普遍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多极化就不会带来动荡与无序。

二是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繁荣、投资便利、人员流动、技术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带动了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但近年来,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内病外治、转嫁矛盾等现象突出。事实证明,这些逆全球化做法不仅解决不了自身固有问题,而且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导致各国利益受到损害。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机遇,合作应对挑战,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走向。

我们主张,经济全球化应当是普惠的,就是顺应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使发展既充分又平衡,推动形成有利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全球化。在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紧密的今天,各国既要发展好自己,也要思索如何同世界的发展平衡共进。要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经济全球化“蛋糕”,让不同国家、阶层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经济全球化还应当是包容的,就是支持各国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同时携手开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要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抵制推行歧视性、排他性的标准、规则。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各方尊重彼此正当利益和合理关切,破解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难题,保持全球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

在此,我还想通过两个问题与大家一同思考,厘清对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线的中国外交政策的某些误解和别有用心的抹黑。

第一,中国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是要颠覆现行国际秩序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习近平主席曾明确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受益者、维护者和建设者。我们主张平等有序的多极化,绝非“另起炉灶”,而是推动现行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恰恰是某些国家,嘴上说着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实际做的却是相反。比如,在未获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甚至不顾安理会成员国的明确反对,执意发动战争,这才是颠覆国际秩序。再比如,将国际公约当儿戏,动辄“毁约退群”,对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这才是对国际秩序的颠覆。谁在维护、谁在破坏,任何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应当看得清楚。

第二,中国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是要搞“赢者通吃”吗?实际上恰恰相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既从中受益,更用自身发展来反哺世界。国际金融论坛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2%;世界银行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其他经济体的产出水平平均提高0.3个百分点。当前,一些国家对华构筑“小院高墙”、鼓噪“去风险”,实则阻碍中国为世界发展贡献红利,损人而不利己。

    各位朋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凝聚智慧,共同努力。作为对地区和世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日共同承担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特殊责任,理应携手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

刚刚过去的2023年里,两国隆重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双方官民各界举办上百场纪念活动,掀起重温条约精神、传承和平友好的热潮,为改善发展中日关系蓄势赋能。两国领导人在旧金山再次实现面对面会晤,重新确认将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共同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引领中日关系校准航向再出发。

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不仅符合双方利益,更是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应该看到,和平友好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双方应顺应时代大势,勇担共同责任,推进战略互惠,通过续写中日和平友好合作的新篇章写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文章。具体地,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互尊”。人与人之间要尊重彼此的性格爱好、生活方式,乃至“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否则就难以成为朋友。国与国之间交往也要相互尊重,尊重彼此政治体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这是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更是中日两国从恢复邦交伊始就明确作出的承诺。中日关系发展5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不同制度道路的国家完全可以实现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在一些人将西方价值观奉为圭臬,对不同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的国家指手画脚,甚至还要划分优劣的当下,我们更加需要汲取求同存异的经验和智慧。

做到互尊,就要坚持敬邻永安、平等相待,互相释放善意诚意,包容彼此政治体制、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差异,尊重对方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恪守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以价值观划线、煽动意识形态对立。当然,亲人朋友之间尚且会经常吵架,作为具有复杂历史纠葛和紧密现实联系的邻国,双方存在矛盾分歧十分正常,关键是要善于从大局和长远角度去思考把握中日关系,拿出诚意和智慧去管控、化解彼此间的矛盾分歧。

二是“互信”。过去几年中日关系历经风雨,面临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复杂局面,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缺少互信,这也是长期困扰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老问题。日本国内一些人不能正确看待中国发展,将这渲染成一种“挑战”甚至是“威胁”,片面解读中国对外政策,恶意揣摩中国战略意图,这其实源于对中国崛起的过度焦虑与不必要的误读。新中国成立75年来,究竟给日本、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威胁?那些所谓的“中国威胁”又有哪些真正成为了现实?历史证明,中国即使在最强盛的时期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中国的发展迄今没有今后也不会成为包括日本在内任何国家的威胁。

重信守约是互信的前提。深化互信,就要恪守双方迄今达成的条约文件和政治共识。早在邦交正常化谈判时,周恩来总理曾对田中角荣首相指出要“言必信,行必果”,田中首相则以“信乃万事之本”回应。双方既已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就应恪守包括发展持久和平友好、互不干涉内政、使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共同反对任何国家谋求霸权在内的一系列核心原则;既已确认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定位,就应把“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体现到政策上,落实到行动中。

三是“互知”。担任总领事两年多来,我最深切的一个感受就是,中日关系要改善、要发展,树立正确的相互认知是基础中的基础。错误的认知必然带来双方关系失焦、失稳、失衡。近年来,中日之间民意氛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日本民众对华观感不佳,根源在于缺乏正确、全面、客观的相互认知。在同领区各界交往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日本朋友对华认知存在误区,尤其对新时代中国严重缺乏了解,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几甚至几十年前。更令人忧虑的是,很多日本朋友不能正确理解两组关系,即古代中国与当代中国的关系,以及14亿中国人民与拥有超过9800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如果将以上任何一组关系中的两者人为割裂对立起来,无端地加以排斥和取舍,就不可能认识一个准确客观的中国。如果用过去的认知审视当代的中国,也势必无法得出真实全面的结论。

增进互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来往、常走动。举个例子,很多日本民众一提到中国第一反应就是雾霾蔽日、垃圾遍地。但只要去过中国的朋友就会发现,中国的生态环境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前不久刚结束访华的日中经济协会会长进藤孝生先生就感叹道,时隔7年访华发现天空更蓝了,城市更干净了。再举个例子,春节期间总领馆邀请了一批日本民众到上海巡游古寺,他们在分享访华感受时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听到的是地狱,看到的是天堂”。这些例子充分说明,只要日本民众有机会亲眼目睹、亲身体验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就一定能确立客观、理性、积极的对华认知。随着疫情阴霾散去,总领馆将以“Look at China”“Go to China”为口号,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特别是邀请更多日本朋友走进中国,我们期待各位朋友发挥自身影响力,带动亲朋好友参与进来,共同推动两国民众相知相亲。
    新闻媒体在构建相互认知中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当双方民众缺少直接交流的条件和机会时,看电视、读报纸、刷网络就成为了解彼此的主要渠道。遗憾的是,当下日本媒体铺天盖地都是中国的负面报道,断章取义地恶意解读中国,甚至跟风某些国家编造散播虚假信息,结果只能是误导日本民众对华认知,毒化日本涉华民意氛围,反过来又会绑架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最终使中日关系陷入恶性循环。有媒体朋友曾对我讲,负面新闻才有关注度,多报道涉华负面新闻,报纸才能卖得更好,节目收视率才上得去。坦率地说,这相当不负责任,也相当短视,同新闻伦理相去甚远。如此恶意地散播甚至编造涉华虚假叙事,严重背离了新闻报道原则和媒体的社会责任,长期下去对媒体的可信度也将是致命打击,不利于媒体的健康发展。在这里,希望各位媒体朋友把镜头对准中国时,不要用“灰黑滤镜”,也无需用“美颜相机”,只需要真实、客观、全面,报道自然就会丰富精彩,就会得到日本民众的青睐,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检验。

四是“互利”。互利共赢始终是中日合作的主旋律。中国改革开放45年来,日本官民并举,通过资金和技术合作、企业直接投资等形式参与改革开放,在华设立企业3万多家,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超55000个,直接投资累计达1300亿美元,给予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宝贵支持,也给日本自身带来了发展机会。尽管当前面临一些消极因素干扰,但如果我们积极、理智地正向思考,自然发现中日合作基本盘依然稳固,发展潜力依然巨大,未来前景广阔光明。但如果抱守狭隘短视的零和竞争心态,就会在行动上处处防范遏制,结局是堵住别人的路,也给自己筑起一道高墙。中方始终将日本视为重要合作伙伴,乐见日本企业在对华合作中取得更大成功,欢迎日方抓住中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带来的新机遇,实现自身的新发展。

同时,中日两国作为经济全球化受益者、贡献者,还应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规律,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脱钩断链”,抵制“小院高墙”,不以所谓“经济安保”旗号人为设限,以开放、务实的心态不断提升合作深度、广度和质量,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双赢。

五是“互鉴”。我此前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到,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是严重偏科的,物质层面交往密切,精神层面的交流却相当贫乏滞后。两国文化同源同本,人文交流绵延千年,拥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共同价值理念,丰富提升了东亚文明的内涵与境界。而这一优势如今却没有得到充分关注和利用。

在开展佛教、美术、汉字、盆景、电影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时,我发现这些共通的文化价值认同可以激起两国民众内心深处的共鸣,成为拉进双方情感距离的天然纽带。我们要大力开展文化交流,深入挖掘并抓紧唤醒、激活、用好两国间尚未广为人知的“沉睡资产”,让它们重新焕发时代价值,让两国民众由身到心越走越近,助力构建“物心两面皆丰盈”的中日关系。

各位朋友,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彩故事正在书写,中国外交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决心历久弥坚。纵使当下乱云飞渡,我们依然坚定相信,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期待能与日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不断开辟中日关系新前景,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开创更美好前景。

谢谢大家!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阪总领事馆 版权所有
http://osaka.china-consulate.gov.cn/